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细胞发生枯萎坏死的病变,肠化增生是指胃黏膜上皮出现了肠上皮细胞的异位性增生,二者常伴随发生,前者为萎缩性坏死,后者为异位性增生,皆为胃黏膜组织变性。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将萎缩性胃炎、肠化增生的这一转化过程界定为“胃癌前状态”,并认定“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转化一旦形成便不可逆转”。单纯性萎缩性胃炎、肠化增生患者在早期阶段临床症状并不明显,部分患者或见上腹胀、早饱、嗳气、反酸、恶心、食欲减退等表现。检查时需要配合电子胃镜及胃粘膜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方可确诊。临床上又将萎缩性胃炎的早期阶段称为“隐匿期”。由于本病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故多数萎缩性胃炎、肠化增生患者在明确诊断时,病情已进入中、晚期阶段。严重萎缩性胃炎、肠化增生患者可有消瘦、舌炎、腹泻或便秘表现。


萎缩性胃炎的成因较为复杂,总体而言不外有三:一是饮食不节、肠胃乃伤;二是起居失度、耗伤气血;三是情志所伤忧思伤脾。现代人普遍存在生活节奏太快,精神压力较大,生活起居不科学、不合理现象,容易导致萎缩性胃炎及其它胃肠道疾病的发生。近年来,各种消化道疾病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不无关系。对于常与慢性胃炎相关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选用西药的抗生素与胃黏膜保护剂、抑酸剂配合治疗。除此,西医尚无其它有效治疗方法。事实上,手术切除并不能一劳永逸地预防“癌变”。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手术后的“残胃”更容易癌变。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效果,且无明显的副作用与不适,因此,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宜选中医中药。


左氏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及肠化增生独具特色,提出“辩证论治加专病专药”的治则方药。辩证论治就是将萎缩性胃炎进行辩证分型治疗,专病专药就是针对萎缩性胃炎的组织坏死或增生,研制出一组具有“化腐生肌”功效的专药,促进胃黏膜的坏死组织脱落、新生组织生长的药物。这是左氏中医的纯中药“靶向药”。以此理念研制的纯中药浓缩丸制剂“胃萎丸”,根据每位患者的辩证分型“量身定制”,做到个性化精准治疗。可以收到1+1>2的效果。40年来治愈了六万多例患者。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萎缩性胃炎、肠化增生的患者,只要坚持服用“胃萎丸”一至两年,胃腺病变向良性逆转率达到82.6%。


如何确认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一是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好转,二是胃镜复查未发现胃上皮细胞萎缩坏死及肠化增生(或者病灶局限静止),三是病理组织检查未见异常。病理组织检查称为“金标准”,属于循证医学。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前检查、治疗中检查、治愈后复查等,均以胃镜检查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依据。


服药期间病人也应积极配合:彻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更要调整好心理状态,保持心情愉悦。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周期较漫长,根据病症的轻重长则两三年短则一两年。用药期间建议一年复查一次。由于萎缩性胃炎缠绵难愈极易反复,即使完全治愈也需再继续巩固用药半年后方可停药。彻底治愈后仍需要定期在病愈后的连续三年内每年进行一次胃镜复查,三年后则可每两年一次胃镜复查,以防旧病复发。


“胃癌”并不可怕。只要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胃癌前状态”实施有效干预,就能防患于未然。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